top of page
-
博雅中文适合什么语言背景的孩子?博雅中文适合生活在海外,家里至少有一个家长会中文的孩子。 根据家庭语言环境的不同,我们提供不同的学习体系。每个体系中再根据孩子的识字量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级别。 如果家中大人之间用普通话对话,甚至有说普通话的祖辈一起居住,这样的孩子往往听说基础比较好。那么适合的是我们的“全继承语体系”。(孩子在家可能说英语比较多,这个没有关系,我们主要看家长的情况)大多数华裔孩子的中文能力都在这个框架内,即能够听懂中文对话,能用中文做日常生活的交流。这个体系的学习核心是提升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以较快的进度学习,在四年中实现从零基础到自由阅读。 如果家里有家长会普通话,但是大人之间的对话不是普通话,(例如一个家长中文,一个家长英文/法文。或者两个家长之间对话为粤语/上海话)孩子不能用普通话表达完整的意思,听不懂普通话的日常交谈。这样的情况,适合的是“半继承语体系”。这个体系在课堂和课后支持系统中,加入了更大比例的的听说训练,学习阅读的速度更慢,且更偏重日常生活。 “近母语”program 则是提供给六岁前中文识字量达到八百字以上的、英语环境长大的幼儿。这些孩子通常在入学前不仅识字量大,具备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词汇和语法水平也接近母语孩子。我们对这一部分孩子使用中国母语教材进行教学,学习内容包括高阶书面语词汇和适量古文,目标是尽可能接近母语孩子的阅读水平并达到较高的写作水平。但是这些孩子毕竟成长在海外,与中国母语孩子在语言水平、价值观、文化背景上依旧存在差异。所以依旧需要不完全与国内相同的教学。 孩子具体属于哪个program不能简单按照父母语言背景或识字量来划分,而是涉及到各种因素。例如孩子在家里的出生顺序、家里是否有祖辈共同生活、孩子是否从小有听中文故事的习惯、孩子进入daycare的年龄、孩子在学校有没有说中文的好朋友……等等。所以我们收学生之前,都需要进行一对一的测评,老师不仅测评学生,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与孩子语言学习相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孩子最适合的学习路径。
-
几岁入学比较合适?一、家里语言环境比较好的孩子,我们通常建议六岁以上再入学。因为 1. 我们的全继承语学习进度比较快,太小的孩子到二三年级会觉得比较难。 2. 小龄段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每周多次、每次10-20分钟的在家学习模式,要比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的课堂学习效果更好。中文母语的家长完全可以在家搞起来,省钱省时间效果好。有很多在家就可以用起来的“省妈“学习资源,小龄段家长可以在网站上加微信向丹老师咨询。 部分孩子五岁时就有300字左右的识字量,这部分孩子我们会在测评中更仔细地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最佳学习模式等,根据孩子个体情况给出建议。 二、家里语言环境不太理想的孩子(家里听不到太多中文),可以提前到五岁。我们有专门的针对小龄段的课程,帮助听说能力较弱的孩子们加强听说并少量识字,为后续的学习做更充分的准备。
-
一年级大概需要什么水平?一年级不需要任何汉字或拼音基础,但需要孩子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有足够的陪伴学习时间。因为课程进阶比较快,如果孩子之前能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他可以学得轻松一些,也很好。尤其是年龄偏小入学的孩子,最好有一定的识字量储备。
-
我的孩子没有学过拼音,从一年级开始可以吗?可以。我们这套教材在一二年级都不教拼音。到三年级才教。有没有拼音基础对他的学习没有影响。
-
我的孩子还没有到入学年龄,但我希望她/他早点开始学中文,我该做些什么?早开始学中文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学龄前确实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但是小朋友们的大脑学习语言,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不是上任何课,而是“泡”在这种语言环境中。 小龄段学中文最有效的两件事: 1. 多听中文故事。大量听故事是非常关键的。我见过的上千个华裔孩子里面,中文学得又好又轻松的,都是从小大量听故事的。现在有很多听故事的平台和资源,不难找到孩子感兴趣的故事系列。 2. 培养阅读习惯。这里的阅读不是独立阅读,是亲子共读。从小孩子就建立起每天和家长一起读一点中文书的习惯,这不仅能帮家长避免以后催孩子做中文作业的烦恼,更是增强亲情纽带的、影响深远的一个家庭习惯。 家长不要踩的几个坑: 1. 不要逼孩子写字,更不要纠结笔画笔顺。孩子自己愿意写的可以写,但是不要把主要时间花在写字上。 2. 不要花很多时间学拼音,更不要纠结声调到底写在i还是u上这类事情。直接认字是完全可行且高效的。 总之,从“猛增可理解性听力输入”和“培养孩子对中文的亲密感”原则出发,小龄段孩子的中文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
博雅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教拼音呢?学中文先学拼音适合国内的孩子,对老外来说也是必须的。唯独对于华裔孩子来说是个大“坑”。 海外华裔孩子的中文教学一开始照搬国内经验,也是先从拼音开始的。但经过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学者们观察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先学拼音会降低甚至阻碍华裔孩子尽早实现独立阅读。 对于英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而言,他们对拉丁字母的熟悉程度,远超方块字。他们不像中国本土的孩子,日常生活中都是汉字,拼音学几节课,很快就过渡到直接读书了。北美的孩子一旦先学了拼音,非常容易过度依赖,书上一旦有注音,读书的时候眼睛其实只盯在拼音上。读课文的时间是花出去了,家长也能听到他们流利的朗读,但是把拼音拿开,字还是不认识。所以我们这套教材吸取了第一代海外中文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不先教拼音,课本上也没有注音,“逼”孩子们必须关注汉字字形,让孩子真正认住方块字。 选择在三年级教拼音的原因是他们已经掌握了七百多个中文字,可以开始“输出”了。学了拼音就可以打字。造句、写作的作业都可以用拼音打字来实现,比手写效率高、实用而且孩子们更感兴趣。
-
我的孩子年纪比较大了,在学校五年级,会拼音,中文说得很好但是不识字。应该报几年级?孩子在博雅中文的年级,是根据孩子的中文水平、学习能力等综合决定的,需要教师的专业测评。跟孩子在学校的年级或是否掌握拼音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听说能力好,是决定孩子能进入full heritage program这个体系的入门条件,具体的分级则主要根据识字量。 我们每个级别的识字量是三百字左右。所以孩子如果识字量不足,就只能从符合他识字量学习需求的级别开始。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大一点的孩子因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学习习惯,效果反而不错。我们的一年级班上最大的孩子有十三岁的,但他因为自己感兴趣,愿意学,所以学习效果非常好。我们会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设计课程,大孩子上课过程中也会有兴趣。但是他们阅读的文本肯定不如他们的英文读物那么有深度。这是大龄段孩子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另外,有些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与小孩子一起上课,这个也是要在测评时开诚布公与大孩子讨论的问题。 暑假期间,有专为大孩子开设的密集课,用一个暑假学完一个level,赶出一年的时间来。 如果有条件,还是建议孩子开始正式学中文的年龄,与正式进入英文阅读的年龄同步。不然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远远超过他的中文阅读能力的时候,他们再学中文就会觉得有点无聊了。一般来说,孩子从六到八岁左右开始博雅中文的一年级,是最理想的。
-
每周只有一节课,每节课只有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能学会吗?首先,我们的课堂效率非常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出色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也依托于我们细致的分级工作,每个班孩子的学习需求高度一致。家长普遍反映,上过课之后,回家发现大部分生字都已经认识了。偶尔缺课没有补课的话,这节课的生字就总感觉有点“飘”,所以保证上课出勤率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语言学习,投入时间的总量和频率都非常重要。不管每周一小时的课还是两小时的课,如果仅仅指望上课的课堂时间,回家一点儿不碰,肯定是不够的。这样的学习不会见到成效,其实还不如不学。我们采用的教材设计配套作业非常完善,每周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严格对应每天半小时,每周四天的作业量。所以,我们这套体系,其实是用35课的课堂学习为纲,覆盖了每周至少五天的中文学习。这也要求家庭愿意付出每周四天,每天半小时的中文学习时间。课上课下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如果课下作业不能保证,到一年的后半段就很难跟上了。
-
博雅中文会要求孩子听写和默写吗?对“写字”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我们不要求孩子会写字,只对认读有要求。也就是说,我们把写字这一块完全扔掉了。这个处理是非常反传统的,和很多家长的惯性思维以及家长自己小时候学语文的经验也是背道而驰。这种做法看似降低了要求,家长可能会有“孩子会不会学不好”的疑问。但事实上,这个处理正是我们大批学生能够“学成中文”的关键。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要先确定目标,然后分析自己手头的资源,最后设计最高效率能达到目标的路径。这也是我自己考上北大所遵循的思路。我们海外华裔孩子一般来说目标不是手写八百字作文参加高考,而是希望孩子具备能达到工作实用水平(working proficiency)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注意的是,这个“写”是指“写作”,是能够用书面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写字是过去为了实现写作不得不具备的一项技能。但是现在有了拼音输入且大部分场景都是电子设备输入,阅读+拼音就可以实现写作的目标。那么写字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 家长的一个疑问是,不写的话能记住这个字吗?写字肯定对于记字是有帮助的。为了记住一个字,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写(调动手部肌肉)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这个帮助是有限的。记住一个字并不是靠抄十遍,而是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上下文中,反复见到同一个字。我们家长以为自己是靠写十遍记住这个字的,其实是因为我们在母语环境中反复见到这个字。抄写十遍唯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让我们真正会写这个字。如果目标仅仅是会读,完全可以不经过大量抄写而实现。比如“龍” 或者“快樂”。我们都能读出来但大概率不会写,就是因为我们总能看到这些字但并没有抄过。正确认识写字的作用之后,会发现练写字的必要性就更弱了。 分析完目标,我们再看看我们海外华裔孩子拥有的资源。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他们的时间。一般而言,一个孩子每周能有三四个小时坐下来读中文,就非常不容易了。在这个时间预算下,写字不仅不会帮他们尽快达到自由阅读的目标,反而会阻碍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的孩子写字既慢又费劲,如果要求他们会写,他们肯定要把大部分中文时间都花在写字上。但写字是一个非常低效率的训练,对于孩子掌握字音、字义都没有帮助。这样一个低效率的项目,挤占了真正有用的其他训练项目的时间,导致时间花出去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海外华裔不爱写字。在英文的对比下,写字显得尤其难,这会磨损他们的兴趣。甚至有些孩子是因为不愿意写字而拒绝学中文。这就太遗憾了。 所以,我们的教学就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目标锁定在扩大认读生字量上。写字作为记字的手段,会写一些字,尤其是如果有些字怎么也记不住,可以根据孩子情况布置抄写。但我们从一年级到是年级都不会有听写和默写考试。 到三年级学完拼音之后,孩子们就可以用电脑打字、句子和段落。并且在六七年级进行两年以写作为核心的学习,写出生动流畅的作文来。
-
每个班多少人6到10人。
-
博雅使用什么教材全继承语系列以专门为北美华裔设计的《马立平中文》为主线,写作教材和阅读系列教材为博雅自编教材。 半继承语系列为博雅自编教材。 近母语系列为《语文》(学龄前识字量1000以上,具备基本的自由阅读能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