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篇为博雅中文校长丹筱彤 接受 @北境之光 公众号采访所作。以下为丹老师自述。

移民加拿大之前,我就已经确定了对教师职业的“永久热爱”。我的本科和硕士学位都是在北大取得的,毕业后进入人大附中任教。


在入职第一年,我取得了北京市和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以及一些其他奖项,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自信。在人大附中执教的时光非常幸福。我获得了很多前辈教师的指点和帮助,和学生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全校大会时,看到那些在一届届学生的簇拥下光荣退休的老教师,我觉得那就是我梦想中三十年之后的自己。但是随着先生拿到枫叶卡,我也在“心不甘情不愿”的状态下开启了自己的加拿大生活。


我到多伦多后,就申请了多大教育学院的教育学硕士,并完成了安省教师资格证(OCT)项目,获得了在加拿大公立学区的学校中任教的资格。因为我很明确自己一定要回到教室,一定要继续做老师。读这些学位、证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进入school board 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自己对于中国以外的教育体系的好奇心。在中国时,虽然人大附中已经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学校,但是老师们还是会带着仰视的目光去学习模仿“国外流行的某某教学法”。我想要追本溯源,到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源头来观察、学习。



虽然在研究生课堂上吸收西方教育学的新鲜知识是我想要的,但是失去“我是老师”这个self identity 依旧非常折磨我。恰好有些北大的师兄师姐提出想让我教授他们的孩子中文,并且大力协助我迈出了独立教学的第一步。所以我怀着感激和感恩的心情,开始了我的海外中文教学之路。


在这十年里,从一个“小北大人中文班”,到慢慢做出了一个中文学校,完全是“无心插柳“。对于我来说,课堂和学生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从没有带着商业的目的去看待这件事,

只是尽心尽力备好每堂课,教好每个孩子,享受在课堂里的每个瞬间。在这样的动机下,其实我的很多选择是“非市场化” 的。


比如我们会坚持按水平分级授课,而不是简单按年龄划分。尽管这意味着要花时间给每个学生和家庭做一对一的测评,但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课堂效率最优化。比如我选了一套很贵的教材。这套教材一般中文学校都不会选,或者只是复印课本给学生用。但是我坚持给每个学生买原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用它配套的APP。而我知道这样才能发挥这套教材的优势。再比如我们从来不做广告,所有学生都是家长推荐来的。因为我更喜欢把时间花在备课上课上。而且老生家长了解我们的风格,推荐来的家庭一般也更合适。帮我节省了花在面试和拒绝不合适的家庭上的时间。



非常感恩我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能够让我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把教学作为纯粹的爱好来做这件事。在没有做任何商业推广的情况下,博雅的学生人数每年都在迅速增长。以至于在我完成教育学硕士学业、得到安省教师资格证、并终于有机会进入安省公立系统做教师的时候,博雅已经达到了一个我无法用“课余时间”搞定的规模。





在不得不二选一的时刻,我意识到,对于孩子中文水平有很高期望的华裔群体,可供选择的高质量的中文学校和学习路径并不多。也很多家庭尝试过孩子学中文的各种办法,也花了不少时间,但是直到进入博雅的体系,孩子的中文学习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安省不缺一个公立学校老师,但是好的中文老师和中文学校依旧是稀缺资源。我能在这条路上发挥更大的价值。最终,我放弃了进入公立系统这条路,选择继续在海外华裔中文教学领域深耕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博雅规模扩大的道路上,一个我没有想到的发展契机是疫情。疫情期间是很多课后学校的艰难时期,学生数量下降很厉害,但是博雅中文入读学生数量比其他任何时候增长都更为迅速。可能正是由于疫情网课期间家长亲自看到了我们的每一节课,理解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到底来自哪里,就更容易做出选择。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在每个年级保持一个网课班的基础上,大多数班级又陆续转回了实体课,因为实体课无疑较线上课有着更亲密的师生关系和更活跃的课堂氛围。疫情期间加入我们的学生,在实体课上获得了“更上一层楼”的学习体验。一些家长甚至会开车四五十分钟送孩子来我们的教室上课。为了方便家长,提高孩子的时间利用效率,博雅中文又在midtown开设了校区,方便大家就近选择。



与此同时,我也没有停下学习和“拿证”的脚步。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蒙氏系统里上学的孩子,在课堂习惯和学习方式上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出于“刨根问底”的好奇心,我就又去读了一个蒙特梭利教师资格证(CASA)。


从最初怨念为什么各种证不能像中国一样自行备考、直接考试,到自己主动选择去读个三个full-time 的教育方向的证书,是因为我发现,拿证的过程对我在加拿大成为一个优秀的中文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理论学习外,这些证书无一例外都带着必须完成两百到四百个小时 practicum(实习)的要求,这让我有机会在小学、高中、幼儿园里作为实习老师去教授他们在day school 里的各种科目。我就可以近距离全方位地去观察一个加拿大本地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天在学校经历什么、他们日常的学习方法、学习节奏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我在非常细节、内部的维度上看到了学校的老师、各族裔的同伴群体怎样塑造了他们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些经历也慢慢重塑了我的教育观和价值观。我觉得这对于我的中文教学是一笔无可估量的财富,让博雅的中文课堂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懂孩子”的课堂。



因为我的“私心”是享受课堂,加上担心一旦扩大规模会导致质量下降,我并不想把学校做大。在博雅的前几年,只有我一个老师。但是家长给我了一个考虑问题的新角度:很多家庭苦于找不到优秀的中文学习体系。只要能保证教学质量,那么允许规模扩大,就能惠及更多家庭,更多孩子。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责任更大的一件事情。在这个驱动力之下,我开始非常谨慎地选拔、培训教师。可以说,博雅中文是选拔教师门槛最高、培训最严的海外中文学校之一。


首先,我们要求应聘者必须在加拿大读过教育学硕士。这第一个门槛就刷掉了很多在国内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但是无法用英语完成高等教育程度学业的老师。因为作为一个带着人大附中名校教师光环”再就业“的过来人,我深知“国内十年教龄班主任”这种资历虽然在家长眼里好看,但却是潜在的“质量杀手”。不经历 “扒层皮”重新学习的过程,没有真正到本地学校里面去教过课,是没法把那些东亚体系里长期浸淫形成的固有思维、习惯放下,成为一个受加拿大孩子欢迎的老师的。


举个例子,我在多伦多school board 做老师时,有一次我回家晚了,因为那天考试,我等几个需要更多时间答卷子的孩子们做完题,他们交卷了我才回家。跟我国内的同事聊起这件事,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多不公平啊,他们凭什么可以用更长时间答卷子呢?” 那时我意识到,两种教育系统对于“公平”的定义如此不同:一种是“每个人在同样时间完成考试”,另一种则是“每个人都花自己需要的时间完成考试”。如果没有身处其中体验过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中文老师可能会对课堂上一个孩子要求更长考试时间觉得匪夷所思而一口拒绝,而学生也会觉得中文老师为什么如此苛刻而不喜欢中文课。


再比如,我听过一个国内来的很优秀的老师在加拿大讲中文的公开课,她非常自然地应用着“我们比一比xxx,看谁是第一名” 这个套路。这个套路在国内有多”正常“,在加拿大就有多”不正常“。我能体会到身处其中的小朋友们感受到的culture shock 和不舒服,但是小朋友们不会表达这种不舒服,而这位老师也沉浸在热情洋溢的表演中而浑然不知。


又如,我们有篇课文是阿凡提的故事,如果不了解加拿大孩子的价值观,而仅仅按照中国普遍的处理方式,对阿凡提的聪明大加赞扬,可能就会激起学生或公开或腹诽的反感,觉得中文课在宣传错误的价值观(不诚实,欺骗)。反之,如果你能把两种观点同时在课堂上抛出来,引导孩子们对比不同价值观,那么孩子们就能够打开眼界,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得到跨文化对比和critical thinking 的思维训练。


所以,要成为一个受加拿大孩子喜欢的好老师,一定要能够意识到并且理解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在加拿大本地获得教育学硕士,也涉及到博雅对中文老师的另一个要求:working proficiency 的英语能力。


比如讲“但是”,如果老师说“但是就是but”,一些调皮的孩子就会挤眉弄眼地重复/bʌt/这个音。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是在用butt这个谐音梗享受屎尿屁的乐趣,那就会在茫然中失去对课堂的把控。但是如果老师巧妙回应一句“把你们的“但是”都好好放在椅子上”,孩子们会在被逗得哈哈大笑之余迅速记住“但是-but”这个知识点。



教师要会英语,不仅是课堂管理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本性都是”慕强“的。对于一个”不会英语,什么别的工作也干不了,只能教中文“的老师,小孩子完全可以看得出这个老师在英语社会环境下的窘境。这样的老师,很难成为一个有魅力、有征服力、让小孩子”心服口服“的老师。毕竟,你都学不会英语,凭什么让我学好中文呢?



只有教师在语言、交流和价值观层面都充分理解学生,课堂才有可能成为孩子从心底里认可、接受的,高质量的课堂。所以我的教师招聘有一些看起来跟教中文完全无关的要求,比如老师必须有加拿大教育背景,以及雅思6.5分以上。我的观点是: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而不是教课本。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立足点。换了一个国家教学,虽然都是教中文,但是学生的情况完全不同。这就决定了你要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教学方法。中国来的老师一定要进入当地教育系统重新学习,也要尽一切努力了解本地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如果抱着“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在人大附中当过老师,肯定能在加拿大当一名好的中文老师”这样固步自封的想法,是会栽跟头的。



”教育学硕士“ 的门槛还意味着我们不接受没有经过教育学系统学习和儿童教学专业训练的教师候选者,无论是国内的优秀主持人还是资深文字编辑、中文教授,如果只是凭着“中文说得好/文章写得漂亮/文学理论知识多”就站到讲台上,是对儿童教育教学这项工作的专业性的无知和轻慢。




我们的第二条录取标准是看高考分数和本科学校。我自己不算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能上北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所谓的”会学习“。这一点也对我成为一个好老师至关重要。因为我能敏锐地判断出学生在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在什么练习项目上浪费时间。如果哪个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我也能很快分析出问题的根源在哪,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博雅的学生普遍学习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之一。我坚持所有在博雅当老师的人必须在学生时代是个成绩好的学生。 ”是个好学生“ 不是对每个人都重要,但是对于教师这样一个拿”教别人学习“当饭碗的职业,老师自己必须要擅于学习,这样才能在帮助学生的时候开对药方带对路。而且,教师是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一个人学习能力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基于以上原因,我要求博雅的老师本科是985或者211专业毕业——如果一个人擅于学习,那么考上一所211大学不会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


在过了这两道学历门槛以及几轮试讲后,入围的实习老师会经历为期长达一年的岗前培训。实习老师会从助教开始,听博雅老师的讲课,熟悉教材体系,熟悉博雅的学生,然后经历备课-给全体老师讲课-磨课的过程。一个老师是不是真心喜欢孩子、喜欢教学、是不是有教学的灵性和悟性、孩子们是不是喜欢这个老师……所有这些细节都在长达一年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来。足够优秀、足够热爱的老师,才能够留下来成为我们的全职老师。


是的,这些优秀的教师,是以全职形式在博雅工作。博雅大概是多伦多地区唯一以全职教师为教师队伍主体的课后中文学校。如果一个学校以兼职老师为主,兼职老师往往只能带几个班,学校招生一多,就需要很多老师,容易出现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我们之所以坚持做到优秀教师给全职,更是因为教学是一门需要全身心去钻研、提高的专业技能。我们每个全职老师只安排20小时的课时,而其余的20小时,都在带薪备课。


博雅的骨干教师队伍极为稳定,有很多孩子从一年级上到八年级。八年级毕业时,教过他一到八年级的老师全部还都在博雅任教。我们是分年级段的教学模式,每个孩子升级时都会经历不同的老师。今天博雅的口碑,不仅来源于我自己,也代表了家长们对于整个博雅教学团队的认可。



文末,欢迎满足以下要求又有志于加入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扫上面二维码添加丹老师微信:

1. 在加拿大接受过/正在接受本科以上的教育,专业为教育学相关

2. 如果已经在加拿大一年以上,需要有加拿大教育系统或社区的工作/志愿者经验

3. 如果本科毕业于中国,需要985,211类大学,一本专业录取

4.如果本科毕业于加拿大、美国,需要提供高中的成绩单与GPA 与中文写作作品

5. 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集体备课,带教老师对新老师的反馈,校长听课反馈,教学类软件学习等)

6. 本人在多伦多并且有长期在多伦多工作的意愿

7. 拥有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雅思6.5分以上


May 31, 2024

10 min read

0

308

Related Posts

Copyright 2016 - 2024.  博雅中文学校 Boya Mapl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