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丹老师,多伦多博雅中文创始人/校长,现居安大略省多伦多市。

移民加拿大之前,我就已经确定了对教师职业的“永久热爱”。我的本科和硕士学位都是在北大取得的,毕业后进入人大附中任教。

北京大学

在入职第一年,我取得了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以及一些其他奖项,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自信。在人大附中执教的时光非常幸福。我获得了很多前辈教师的指点和帮助,和学生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原以为会在这个系统里平稳发展下去,但是随着先生获得多伦多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我们全家开启了移民的旅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先生的学制是一年制。当时的安省省提名政策对安省境内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申请者非常友好,先生一毕业便申请了省提名,我作为配偶也一并取得了移民资格。移民申请办理过程很顺利,历时一年多便取得了枫叶卡。

University of Toronto png logo - DLF

来到加拿大已经八年。除了读书(前后读了五年书)生娃,就是在这几年里慢慢做出了一个中文学校。大家现在一说起来博雅中文,都觉得是一个做得非常成功的学校,也是个很成功的business。但其实我做这件事完全是“无心插柳“。

初来多伦多时,没有课堂可以让我工作这件事情非常折磨我。恰好有些北大的师兄师姐提出想让我教授他们的孩子中文,并且大力协助我迈出了独立教学的第一步。所以我是怀着感激和感恩的心情,开始我的中文教学的。

对于我来说,课堂和学生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从没有带着商业的目的去看待这件事,只是尽心尽力备好每堂课,教好每个孩子,享受在课堂里的每个瞬间。在这样的动机下,其实我的很多选择是“非市场化” 的。

比如最初孩子很少的时候,我也会坚持按水平分级授课,而不会因为人数少就混合授课。比如我选了一套很贵的教材。这套教材一般中文学校都不会选,或者只是复印课本给学生用。但是我坚持给每个学生买原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用它配套的APP。而我知道这样才能发挥这套教材的优势。再比如我们从来不做广告,所有学生都是家长推荐来的。因为我更喜欢把时间花在备课上课上。而且老生家长了解我们的风格,推荐来的家庭一般也更合适。帮我节省了花在面试和拒绝不合适的家庭上的时间。

非常感恩我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能够让我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把教学作为纯粹的爱好来做这件事。到今天,博雅所有的政策和选择,也都是从“对孩子负责,对教学有利”出发。比如我会在新生测评这个环节花很长时间和家长孩子聊,全面了解他们的中文学习需求。如果发现他们的需求和博雅提供的并不一致,我会建议他们去选择别的学校,甚至给他们推荐对于他们来说更合适的学校。比如我会给老师们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以及聘用全职教师。因为这样才能让优秀的人留在这个行业,让老师把教学、教研放在首位而不需要再做其他工作养家糊口。回头来想,正是因为这样老老实实闷头搞教学,反而树立起了博雅的口碑和“技术壁垒”。

另一个我没有想到的发展契机是疫情。疫情之下,我们把课堂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线上课等于完全向家长开放,“每节都是公开课”。可能正是由于家长亲自看到了我们的课堂,理解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到底来自哪里,疫情两年来,博雅中文入读学生数量比其他任何时候增长都更为迅速。也有了蒙特利尔、温哥华、加州等跨地区的学生。甚至一些选择回国“避疫”的家庭,都会坚持继续跨时差上我们的课。让我有一些小小的自豪感。但是毫无疑问线上的课效果比线下还是打了很多折扣。在疫情的尾巴上,我们已经做好了转回线下的准备。为了照顾异地的学生,未来估计会是开设线下班同时保留线上班(但不会hybrid)的状态。

一些有国内教学背景的老师,以及在国内主修对外汉语/中文/教育学的老师,想在出国后选择进入对外汉语行业。国内近年来一直都有海外“汉语热”的舆论趋势,别的国家的情况我不清楚无法评价,但我可以和大家聊聊加拿大这一行业的现状,给想要入行的新老师一些思考的方向。

首先,对于已经在国内“桃李满天下”的老师来说,在海外当一个对外汉语老师,你大概要承担一定的心理落差(这也是我本人亲身经历过的)。来到一个新的国家,就是给你自己在一个迥然不同的教育体系里面重新定位,你必须要有决心抛去原来的头衔,忘掉曾经事业上的辉煌。

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要抛掉的不仅是光环,还有很多既往的经验。国内的教学经历有时不仅不会加分,甚至会是减分项。就像在国内的老司机来加拿大考驾照有时候更容易挂科一样。那些你熟悉擅长的操作,在这里反而是危险动作。我有的时候开玩笑,说我来加拿大经历的是“扒层皮”重新学习的过程。出于对本地教育体系的好奇心,和更多了解学生的动机,我在多伦多前后读了三个full-time programs,包括教育学硕士,高中教师资格证,和蒙特梭利教师认证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都需要两百到四百个小时的实践经验,就是把你放到高中、小学、幼儿园里面去教课,是真正的“做中学”。这五年的实践让我真正看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加拿大的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里都会经历什么,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也慢慢重塑了我的教育观和价值观。我觉得这对于我的中文教学是一笔无可估量的财富。

这就涉及到第二点对(潜在)中文老师的建议:中文教师对本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生活方式的了解、以及working proficiency 的英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讲到“喜欢”这个词,要练习造句,有孩子会说“我喜欢slime(这玩意没有直译的中文词)”。如果你不知道slime是什么,以及slime在孩子中多么受欢迎,你就无法做出一个“喔我知道好多人都特别喜欢slime。它软软的,滑滑的,就像果冻一样。”的简单回应。而如果老师回应“课堂禁止讲英语”(这是很多英语不灵的中文老师的利器),就关上了学生情感-语言流动的大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会急速下降。

再比如讲“但是”,如果老师说“但是就是but”,一些调皮的孩子就会挤眉弄眼地重复/bʌt/这个音。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是在用butt这个谐音梗享受屎尿屁的乐趣,那就会在茫然中失去对课堂的把控。但是如果老师巧妙回应一句“把你们的“但是”都好好放在椅子上”,孩子们会在被逗得哈哈大笑之余迅速记住“但是-but”这个知识点。

在英语过关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本地生活习惯和文化也很重要。最近有朋友给我分享过一个例子。在过Valentine's Day (情人节)的时候,她家孩子(男孩)正好在上国内老师的一个小课,就问老师 Valentine's Day 中文怎么说。这位国内的老师英语还不错,告诉孩子中文叫做情人节。孩子马上就对老师说:“情人节快乐”。这位女老师大吃一惊,还有点尴尬。反过来搞得孩子也莫名其妙。这是个典型的文化差异导致misunderstanding的例子。因为情人节在加拿大是表达广义上的“爱”的节日。加拿大的孩子从托儿所就开始过情人节,全班小朋友互送礼物,互道 Happy Valentine's Day。但是中国对情人节的定义仅限于男女之爱。所以老师的感受跟孩子想表达的完全走“岔”了。

最后也是最高的层面是要理解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比如说我们有篇课文是阿凡提的故事,如果你不了解加拿大孩子的价值观,而仅仅对阿凡提的聪明大加赞扬,可能就会激起学生或公开或腹诽的反感,觉得中文课在宣传错误的做人方法。反之,如果你能把两种观点同时在课堂上抛出来,引导孩子们对比不同价值观,那么孩子们就能够打开眼界,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得到跨文化对比和critical thinking 的思维训练。

总之,只有教师在语言、交流和价值观层面都充分理解学生,你的课才有可能成为孩子从心底里认可、接受的,高质量的中文课。所以我的教师招聘有一些看起来跟教中文完全无关的要求,比如老师必须有加拿大教育背景,以及雅思6.5分以上。我的观点是: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而不是教课本。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立足点。换了一个国家教学,虽然都是教中文,但是学生的情况完全不同。这就决定了你要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教学方法。中国来的老师一定要进入当地教育系统重新学习,也要尽一切努力了解本地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如果抱着“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在人大附中当过老师,肯定能在加拿大当一名好的中文老师”这样固步自封的想法,是会栽跟头的。

再次,是不能忽视的经济压力。教师整体并不是一个高薪行业。而且多伦多的大多数中文课要么是学分课,要么是课后班,少有全职职位(其它省份情况不同)。至于“教老外学中文”这一块,国内舆论中的“汉语热”,多少是带了滤镜的,并不十分可靠。所以仅靠教中文可能没法养家糊口,尤其是在刚起步的阶段。

我的建议是,要仔细考虑教学、教中文是不是你的“真爱”。不是真爱就不要开始。因为考虑到备课所花的大量时间 (第一轮备课上课时间比4:1 太正常了),如果你只是打算把教中文作为新移民过渡职业,教一两年去找其它工作,在经济上其实是不大划算的。

但是,如果你是个学习能力强,并且发自内心热爱教学的老师,那么就不要被前期的困难所吓倒。“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这句话在加拿大是非常适用的。我周围也有很多优秀的同行,用教学质量征服了学生和家长,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我想,对于新移民或者正在考虑移民的教师群体,不管是进入当地的教育体系,还是找到自己的独立发展路径,只要不忘记教学的初衷,打开视野,乐于学习,勇于重塑自己,总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坦白而言,一开始我的移民意愿是负数,算是“被家属拖来移民”的典型。初来之时,我也非常怀念在人大附中的“黄金年代”。然而,人生是一条单行线,总是去想象另一条路上的风景没有任何意义。想清了这一点,我便整理心情,以“重新开始”的心态努力经营新的生活。今天的我,能够用自己的专业帮助到很多家庭,重新找到了成就感的支点。今天的我,全心全意地投入移民后的生活,也始终捧着作为一名老师的初心。愿你也一样能够找到在这片土地上新的自己。

文末,欢迎满足以下要求又有志于加入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扫上面二维码添加丹老师微信:

1. 在加拿大接受过/正在接受本科以上的教育

2. 如果已经在加拿大一年以上,需要有加拿大教育系统或社区的工作/志愿者经验

3. 如果本科毕业于中国,需要985,211类大学,一本专业录取

4. 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集体备课,带教老师对新老师的反馈,校长听课反馈,教学类软件学习等)

5. 每周能保证三至四个小时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内包含了与家长的沟通反馈问题的时间)

6. 本人在多伦多并且有长期在多伦多工作的意愿。

7. 拥有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雅思6.5分以上。

本校招聘岗位虽为兼职岗位,但工作能力优秀有可能转化为全职。欢迎分享转发。